江南JNSport体育

当一天文物普查员:荒漠无人区的探险与历史揭秘

2025-08-01 15:08

  这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,我有幸跟随国家文物局的普查团队,深入中国最大的沙漠——塔克拉玛干沙漠,成为一天的文物普查员。同行的小伙伴看着我手里的西瓜,感慨道:“这是货真价实的‘沙瓤’瓜!”这里的“沙”不仅仅是沙漠中的沙子,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。

  风沙是那天最直观的感受。相机刚拿出不到30秒,沙子便在屏幕上覆盖了一层;即使是帐篷里的食物,也会被沿着缝隙吹进来的沙子包裹。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其干燥和荒凉著称,很多人对它充满好奇,但其艰苦的环境也让人望而生畏。对于新疆的文物普查员来说,深入沙漠腹地已是家常便饭,他们常常在这片沙海中生活多日,只为核查那些距绿洲较远的文物。

  我们这次前往的丹丹乌里克遗址,位于和田地区策勒县北部,距离玛力喀勒干村有80公里,正好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核心区域。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和考证,这里被认定为唐代丝路南道上的重要重镇,曾是安西都护府治下的一个防御体系重要部分。

  准备工作从一大早就开始。普查队员们不仅要携带办公用具,还需准备水、食材、药品等充足的生活物资。沙漠的特殊地貌对司机和车辆提出了高要求,每位司机都必须具备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,而所用的车辆均为越野车,否则在沙漠中行驶将面临极大的挑战。普查队员们甚至会带上骆驼,作为在沙漠中穿行的帮手。

  从策勒县出发,我们的旅程并不轻松。沙子覆盖不匀,路途颠簸,160公里的路程竟然花了将近3个半小时。到达停车点后,我们还需再步行近2公里才能抵达遗址。沙丘众多,行走起来费力,视线常常被遮挡,稍微拉开距离,便很难再看到彼此。在这辽阔的沙漠中,我一度感到心慌,生怕迷失方向。

  完成普查任务后,我回到帐篷,发现鞋内的沙子几乎占据了大半的空间,脸、手、头皮也全被沙子覆盖。然而,在普查员们看来,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。他们给我展示了在恶劣天气下拍摄的视频:狂风肆虐,沙尘暴将天地染成一色,睡袋被沙尘一次又一次地掩埋。

  有人曾问:“这里的环境如此恶劣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遗迹?”普查员回答:“在遥远的古代,这里曾经是个宜居的地方。”即使经历了沧海桑田,仍然有许多人在不断探寻前人的遗迹,这或许就是文物普查的意义所在。

  这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普查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文物工作者的艰辛与坚持。他们不仅在这片沙海中寻找历史的痕迹,更是在传承着文化的精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 谷歌地图 百度地图